一法本方去人参、大枣、生姜加五味子、干姜。 有数处如指骨断,止用苎麻夹缚。
却用冲和于手心,留口收功。一、发背发于阴,又为冷药所误。
夫三焦乃水谷传化之道路,自口至胃上口为上焦,下至胃下二肠分处为中焦,下至传化出处为下焦,通曰三焦。胸胁痞痛或呕,而寒热往来,脉在肌肉,不浮不沉,则邪热半在表、半在里也。
此方,乃唐会昌间,有一头陀,结草庵于宜春之钟村,貌甚古,年百四五十岁。病三日以上,气浮上部,填塞胸膈,故头痛胸中满,或多痰涎,当吐之则愈。
设未全愈,而或有表之微浅邪热入之于里,以其浓朴、枳实之类,善开结滞,而不能成其结胸之类诸病也。生病不药可愈,死病虽药莫救,何则?
或里热极甚,腹满实痛,烦渴谵妄,须可急下者,以大承气汤下之,三一承气汤亦妙也。【注】身痛,未汗属表实证,宜麻黄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