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汗后亡阳、渴躁谵语,下后寒中、结胸痞硬,吐后内烦腹满,温针后黄、衄、惊、狂之类,随证治之可也。烦,热也。
故曰冬至后日甲子少阳主,然冬至甲子斯无常准,以大约分之∶一月如在冬后,即大寒交初气之分也。太阳病日深,表证仍在,循经热蓄于下焦,脉微而沉,不结胸而发狂者,热在下焦,小腹当硬满,小便自利也,血下而愈,宜攻之。
俗未明其造化之理,而反谓传为寒极阴毒者;或始得之阳热暴甚,而便有此证候者。若被刀箭伤,虫兽伤啮成疮穣烂,肌肉不生,跌磕肿痛。
盖神有余,则能机变而乱言。下后未愈者,更以凉膈散调之,虽愈后犹宜少少服之,庶邪热不致再作也。
下利无脉,宜白通加猪胆汁人尿汤。痰涎多,加生艾尾叶,用米醋擂取汁,嗽去痰。
心气虚热而神不足,则发为郑声。凡男左、女右,以中指与大指相接如关,度中指上仄中节两横纹之际为一寸。